无意间,开始翻阅三毛的旧作,她的文章多年前零零碎碎地看过一些,浮光掠影般地浏览,谈不上喜爱,也谈不上深刻。或许是没有一颗想流浪的心,或许是在某个地方局囿得太久,对陌生的世界只有抗拒没有向往。
有人质疑三毛和大胡子荷西的恋情,毕竟他们的故事从头至尾,从生到死都是她自己在写,在遥远的非洲无人可以旁观和涉身其中。但是,当我看到她和大胡子的照片,相信还是有许多真实的感情在其中,就算某些离奇的经历可以杜撰,但是那些描写生活琐事的细节却尤为真实可信。
宁愿相信荷西就是书里真实描写的那样,外表粗犷内心单纯的一个西班牙大男生,他们婚姻中的所有真实已长眠于地下。如果一切都是三毛的想象,那她是个有惊人想象力的作家,杜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,杜撰了一个完美的男人,并且可以让所有人感动。
她在多个故事中描述到善良与宽容的自己,对贫困潦倒的陌生人慷慨资助,真实与否无从考证,但是我想,某些东西触及到自己内心的时候,无论是情感还是物质,都可以倾其所有而无需回报。
某些人总爱在脑海杜撰一个个故事,故事里必定有些个性鲜明的人,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,再加上一些细节和对话,久而久之,那些影像真实了起来,那些人丰满立体了,这似乎就是小说的雏形。因此,生活与小说往往虚虚实实难以完全拆分开,不知道三毛是不是活在小说中而无法走出来的人,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活法。
就像泰戈尔说的“人在必然世界里有一个有限之极,在希望世界里则有一个无限之极”,困在凡尘俗世中的人们,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光怪陆离而无法企及的异境,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,里面的那个“我”真实地活着,有笑有泪,有喜有悲,也不枉费那样活过一生。
深秋了,微寒。在乏善可陈的工作闲暇之余,翻阅三毛这个陌生女人的文字,就算一切记录的都是灵魂中另一个自己,仍旧喜欢故事里那个温柔善良的大胡子,那是对真爱最完美的诠释。
|